成果简介:
建设应用型大学,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,关键在于产教融合。依据教育部《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》(教发〔2015〕7号)文件,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导,以《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的质量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》(C2016M080)省本科教改项目为基础,以2019年省本科一流专业建设项目为依托,联合越疆机器人、海尔衣联网等企业,研制了《双循环双递进双卓越人才培养工作方案》,开始了6年的改革与实践。
成果中的“双循环”指校内外实践平台协同联动,校内循环筑基、校外循环赋能,本质是打破校内外资源壁垒,形成“校内打基础、校外练实战”的互补生态;“双递进”指资源与能力协同递进,资源递进是教学维度、能力递进是学生维度,本质是通过资源与能力的双线协同递进,实现学生从“知识输入”到“复杂问题解决”的螺旋式成长;“双卓越”指培养卓越应用型人才和卓越创新人才。
成果以校内外实践平台协同联动为重点、以资源与能力协同递进为关键、以分类培养精准输出为导向,探索“内外平台实践链、资源能力教学链、卓越培养目标链”三链,形成“循环、递进、卓越”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新生态,为破解应用型人才培养“理论与实践断链、教学资源分散、能力培养断层”问题,提供了整体解决方案。
图1“双循环双递进双卓越”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
成果实现了由理实脱节向理实一体的转变、由产教错配向深度融合的转变、由资源分散向集中优化的转变、由能力断层向系统提升的转变,为应用型高校提供了可复制的“青工方案”。《中国教育报》专题报道了该模式,该案例获山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二等奖。
通过校内校外实践平台双循环,实现校内筑基、校外赋能,建立双递进协同机制,推动了资源协同递进、能力交叉递进,培养了一批双卓越人才,形成了一系列成果。获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、省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、省现代产业学院2个;获批青岛市工业互联网软件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、青岛市上合新区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工程研究中心;建设国家、省级课程39门;近三年学生获专利与软著105项,在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共获国家级奖励923项,省级奖励1221项;2022年获批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第三批支持建设高校。